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前沿

虚位以待!国家急需这些人才!

发布日期:2017-10-14 09:50:09     来源:江淮机电网      编辑:whl

  江淮机电网10月14日报道 10月12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17年度《“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报告除了发布国别合作度以及各省市参与合作度指数等,全方位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报告还指出:人才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带一路”语言种类丰富,语言人才需求迫切。但并不缺普通翻译!那么,国家究竟急需怎样的人才呢?

  西亚北非六成国家参与度提升

  2017年度,哪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最紧密?大数据给出了排名前五的国家: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泰国和越南。

  与2016年相比,俄罗斯继续蝉联榜首,巴基斯坦超过哈萨克斯坦位列第二,西亚北非区域内60%的国家排名都有所上升。

  广西新疆首次进入前十

  2017年度,各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水平继续提高,省区市间差距不断缩小,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山东分列前五。与2016年相比,福建排名提升较快,广西、新疆首次进入前十。

  周边区域贸易合作更加紧密

  在2017年度的报告中,首次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别贸易指数显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贸易增长的潜力巨大,特别是与周边国家贸易合作愈加紧密,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位居前五。

  制造、建筑、金融类企业影响力大

  报告还首次评选出了“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50强榜单。上榜企业主要来自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中、西部地区入围的企业相对较少;制造、建筑、金融类企业影响力相对较大,互联网IT 类企业异军突起。

  欧美日韩和南亚最关注“一带一路”

  哪些国家对“一带一路”最为关注?大数据报告给出的答案是欧美、日韩和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埃及、印度等关注热度明显提升,国外媒体和网民讨论内容呈现由浅入深、由理念到实务的趋势,项目合作、建设成果等成为新的讨论热点。

  急需语言人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还指出人才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结构单一、国际化水平较低、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互动不足等是主要问题,“一带一路”语言种类丰富,语言人才需求迫切。

  当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开始起步,但规模还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启动国家“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强化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火了小语种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除了汉语和英语外,还通行着50多种官方语言。然而,“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显示,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

  目前“一带一路”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2016年,教育部牵头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目前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语言类高校新增设多个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并且为小语种人才设置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便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带火小语种背后:复合型人才稀缺

  据统计,“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官方语言共计有56种之多。“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众多,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深入开拓与各国之间的交流,要取得文化差异大、国情民情不同、需求利益各有侧重的60多个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作为沟通工具,语言任务艰巨。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拥有了打开对方国情、社情、民情大门的“钥匙”,同语言方可让人际、民族、国家之间“心连心”,走到一起去。因此,语言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基础,小语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缺的不是普通翻译”

  “语言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青睐综合能力突出的人才。毕竟相对来说,法语、阿拉伯语还不是那么大的障碍,但是既懂外语又懂工程施工、土建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很紧缺。”某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很多产品已出口到沿线31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复合型人才的稀缺仍是“痛点”。

  “当前我们缺的不是普通翻译,而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高层次翻译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黎琳在其撰写的提案中提到,以往“一带一路”小语种都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招生,受学科名称所限,课程设置一般采用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的框架,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既懂外语又有金融、通信、机械等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骑提醒: 小语种人才紧缺问题确实存,但是这不是单纯数量问题,因此不是只靠增加专业和布点能够解决。

  一带一路建设缺乏的是通语言,懂文化,熟悉专业或是相关领域知识的人才。

  “市场所需的是关键性高端人才”

  如何定义高端?就是能够借助‘一带一路’小语种的背景文化知识,从事国际专业领域的分析、管理甚至是决策的综合性人才。

  换言之,既精通语言,又对对象国国别有一定研究,同时具备国际经贸、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这种国际性外语人才是现在最缺乏的。”

  沈骑: “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致使国内小语种专业和布点出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一带一路’语种布局,无论是语种选择、专业建设、市场需求、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都需要缜密的前期论证和研究。各地需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语种均衡发展和规划,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面向“一带一路”需求,外语人才规划将探索从单语人才向复语人才转变、从单一语言技能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就要求相关院校在加强语种布局和人才质量建设同时,培养精通多种外语的“复语型”人才、外语+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等。

  “当下中国确实迎来了翻译的好时代”,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吴赟称,培养翻译人才的最大挑战,是专业实力强、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不足,面对“一带一路”给翻译市场带来的契机,除了将持续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同时应注重培养翻译项目管理能力、机器辅助翻译能力以及中译外的翻译能力。

分享到:0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