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市长为何失态,狂喜若此?王中丙说,我是搞钢铁出身的,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经历30多年,太不容易了!2007年,我在广东省发改委工作时,就曾带队考察湛江钢铁项目;不久后转任湛江常务副市长,主管重点项目之一,就是湛江钢铁。从湛江上北京,从北京回湛江,像这样匆匆来去、往返、奔波,已记不清跑了多少次!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曲折,怎不让人心情激动! 王市长如此心情,老詹非常理解。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亦曾在河北保定挂职任副市长,职责之一,便是与另一副市长一道,抓基建,跑项目。一个大的项目,一旦获批上马,那真算得上是全市的盛大节日了! 倘若是需要国家审批的项目,由发改委哪个局哪个处具体经办?其局长、副局长、处长、副处长乃至办事员都有谁?他们有何爱好,有啥脾气?喜欢什么?他们有没有亲朋好友,在啥单位,做些什么……那可真是狠不得一个一个都列出专门档案,逐一分析,对症下药!
至于具体的公关手段嘛,那可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知我知,只能悄悄做,不便公开说了。各位只消到三里河国家部委门前,看看那些标有外地牌照的各种小车到底有多少!尤其年节前后,部委门前是如何热闹,如何前呼后拥,进进出出,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说起项目审批制度,我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已比计划时代进步了许多,但总体说来,还是三个“太”,即,政府还是管得太多、管得太细、管得太死(为何死死抓牢,不肯放手?利益所系也)。 见到一篇报道,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在今年某次论坛上曾谈到,他到广东省发改委后,曾经调查了6个项目,这些项目倘若按程序走,所有审批程序走完,需要整整310天!如果都这样审批,黄花菜早就凉了,市场机遇早就没了。 李认为,我国现行审批程序有很多障碍和不合理,比如,自由裁量权,一个项目到底上不上,最终在审批部门常常是科长和处长说了算。这样做,难免造成寻租行为,延误企业发展。所以,下一步改革,首先要大大减少审批程序。 具体怎么改呢?李认为,在竞争性行业,能放就放,发改委不必管这么多,不必再为企业操心!尤其是民营企业,这些资到底能不能投,有没有利润,未来形势如何?他们自己比任何人更清楚!发改委一个科长、处长,你又不是超人,不可能行行都了解,为什么要由你说了算呢? 至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即使需要审批,也应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公开化,即,不但要有标准,有规范,取消各种弹性——到底有些什么标准,应该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应该公之于众,企业符合了就通过。不符合上不了,它也服气。这就既节约了时间,又防止因弹性太大而出现各种寻租。 李主任毕竟是圈中人,了解内情,他的这番感慨和建议,值得我们玩味再三,细细咀嚼。(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作者:詹国枢)
江淮机电网推荐阅读:
安徽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发布
第三代核电站一种关键功能材料在安徽应流实现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