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辱母案:伦理与司法的困局,小实业与高利贷的悲剧

发布日期:2017-03-27 14:29:37     来源:江淮机电网      编辑:王杰

原标题:“辱母杀人案”:伦理与司法的困局,小实业与高利贷的悲剧


江淮机电网3月37日报答近日,通过媒体的报道,“辱母杀人案”引发舆论关注,来势汹汹的热议与质疑一齐涌向当地法院。对此,山东高院通报称已受理当事人上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作出回应,称已派员赴山东阅卷并听取山东省检察机关汇报,正在对案件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


目前事件梗概,请看下图:



追问:伦理面前,司法正义如何彰显


在此次事件中,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分歧就在于当事人刺死辱母者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标准又是什么?


法院一审判决书中如是认为:


对于辩护人提出的于欢有正当防卫情节,系防卫过当,要求减轻处罚的意见,聊城中院审理认为,于欢持尖刀捅刺多名被害人腹背部,虽然当时其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限制,也遭到对方辱骂和侮辱,但对方均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和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利被侵犯的现实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所以于欢持尖刀捅刺被害人不存在正当防卫意义的不法侵害前提,所以辩护人此意见不采纳。


而不少媒体乃至法学专家都认为如此审判值得商榷。


于欢上诉代理人、律师殷清利的上诉理由指出,在遭遇涉黑团伙令人发指的侮辱、警察出警后人身自由仍然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于欢的被迫还击至少属于防卫过当。同时,于欢听从民警要求交出刀具并归案、在讯问中如实供述等行为,应当认定为自首。


澎湃在《辱母案:期待“正义的理据或修订”》一文中连续发问提出质疑:什么构成“防卫的紧迫性”?被10多人控制人身自由,遭到各种殴打、羞辱,为什么不能算?一审判决完全排除了正当防卫(甚至排除了“防卫过当”),法律适用的标准该是怎么样的?在案发4个月之后,讨债一方被当地警方认定为“吴学占黑恶势力团伙”,这一涉黑因素,有没有被判决所考量?司法该如何在现实与法律理念之间、生命权与自卫权之间做出权衡?这种权衡的导向,是否能让人信服?这是这类案件要解决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在《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指出:法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可以说,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此案在半年过后掀起舆论波澜,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许多人的伦理诉求和情感诉求。


换句话说,在很多人看来,于欢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上的行为,更是一个伦理行为。而对于判决是否合理的检视,也正显示出在法律调节之下的行为和在伦理要求之下行为或许会存在的冲突,显示出法的道理与人心常情之间可能会出现的罅隙。也正是在这个角度上看,回应好人心的诉求,审视案件中的伦理情境、正视法治中的伦理命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侠客岛在《辱母杀人案:对司法失去信任才是最可怕的》也持同样观点:在中国传统的情理社会,精神侮辱带来的“防卫的紧迫性”,其实不亚于生命健康权。要明白,杜志浩的行径是突破人伦底线的侮辱。手段之卑劣,性质之恶劣,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严重挑战了公众的道德认知。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母亲。


当然,就在目前舆论一边倒向于欢母子的情形下,也有媒体发出冷静观察的声音,长安剑微信公号在《“辱母杀人”案,司法如何面对汹涌的舆论?》发出这样的声音:在目前这个时刻,有两点,让长安君选择慎言:一是媒体报道中,“另一方”说法的暂时缺失。在不平衡的信息面前,理性的判断无从做起。让“恶人”也说话,让参与处置的警方、法院方面的声音发出来,更有助于我们全社会厘清真相,并以此为基石,作出各自的价值选择;二是舆论标尺和司法标尺并不总是统一的。此案已经上诉,对还在进行中的案件,我们既然期待全社会有足够的容纳度,让一切质疑自由发声,就应同时容许司法也有一定“定力”,在舆论鼎沸之中,坚持该坚持的东西,改掉必须改掉的东西。 


目前各方情况不甚明了,在几乎“一边倒”的舆论面前,我们更要注意坚持事实与法律。毕竟媒体报道,不能代替双方在场的司法审判。我们了解的信息还多是一面之词,缺乏全面客观的事实依据,也缺乏仔细推敲。客观来说,一起刑事案件从发生,到最后被告人获定罪量刑,要经过公安机关的侦查、检察机关的公诉、法院审理后的判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审判与分析。舆论的同情可以理解,但基本底线应该是让法律回归法律,让情感止于理解。


当然,话又说回来,判决合不合法是一回事,人们打心眼里信不信服是另一回事。姑且不论目前掌握的信息是否全面,仅就从眼前获得的资料来看,判决引发争议的原因就在于法律与人们心中的人情伦理道德存在了分歧。安提戈捏说,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这样的底色理应渗透到法律的每条每款之中。兼顾各方面因素,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照天之常理、人之常情,才是良法善治的美好愿景,也是现代治理的真谛。


反思:悲剧嗜血,谁在恶行背后“加持”


在大家都愤怒批判法院判决不近人情之时,也有人深思这起悲剧酿就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团结湖参考微信公号在《恶行背后的“加持”》一文中说道,堵门,打人,恐吓,凌辱,光天化日之下耍流氓,法治几乎被抽空。一个病态、失序的地方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傍”着点什么,涉黑团伙何以这般有恃无恐?大大小小的“恶”,多少都“傍着”点什么。傍着缺乏监管的市场、野蛮生长的行业,傍着善恶莫辨的地方势力,傍着含混的政治生态,或者傍着某些腐败的官员。但是“加持”一旦失去,再狠的面目,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要让社会真正恢复健康,得把“魔鬼”背后的“魔鬼”也揪出来才是。


金融市场网在《刺杀辱母者背后:你碰不得的“嗜血”高利贷》一文中将矛头直指高利贷,称实际上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都是指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6分相当于年利率72%,1毛的年利率则接近120%,比5.31%左右的银行借贷(年)利率至少高出14倍。这才是案件悲剧的根源所在。


财新网在《“刺死辱母者”背后的企业家恐惧 》一文中直指民营企业融资、经营、破产制度缺失等困境:一个做汽车刹车片的小企业陷入高利贷、非法集资的泥淖,进而受到催债侮辱引发暴力,而此境况并非个案。面对暴力催债,没有破产保护,企业主无处遁逃,没有尊严,甚至没有人身安全的窘境不能漠视。实业兴国,无数的苏银霞们构成了中国经济体最有活力的微小细胞,固然需要正常的新陈代谢,但如果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效法律保护与再生机制,而成批非正常死去,整个经济的肌体又如何能健康?


的确,从这对母子的遭遇里,我们可以窥见地方生态的众多切片:中小企业生存艰难,加之贷款难,迫不得已陷入高利贷的泥淖。民间借贷就在这种氛围中兴起,绕开法律和规章,在近乎丛林的小环境里,演变成“黑道风云”。法律制度供给的不足,成为暴力催收的土壤。原本平等的债务关系在现实中演化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恶战。正常的借贷不敢施展,黑社会高利贷填补了市场需求,恶性循环由此而始。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细胞,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每一个企业充满活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企业破产机制,给债权债务关系更多法律保障,这样企业家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中国实体才有未来。毕竟企业经营本来就是风险很大的事情,有赚有赔就是市场常态。


江淮机电网推荐阅读:


探秘乐视电视最大代工厂:库存一直较少 月结60天


工信部发布“专项行动”计划支持发展智能家电

分享到:0

安徽省机电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淮机电网微信公众号